【再會烏山頭】看見

《看見》

魏瑜君│2014│紀錄片│46 min

最初,我的畢業製作設定在拍攝萬華區生活的街友為主題。透過團契學妹的介紹,進入到萬華的一間基督教教會進行田調。教會有供餐,所以有需要的人,會在聚會時間來到。牧師同意我在教會裡和他們談天進行田野調查,但不能拍攝。經過一段時日,牧師也擔心我的畢業製作無法完成,便轉介了相同性質的社工與志工,我開始接觸他們的工作。透過他們對社工的信任,我的攝影機得以拍攝到他們的互動,以及工作的情形。

放映場次:2014.11.18(二)10:30~12:00(含映後座談)

台北巡迴場:2015.2.6(五)10:30(原訂映後QA取消)(李國鼎故居 台北市中正區泰安街2巷3號)

【再會雲南】民族誌影像工作坊

再會雲南:民族誌影像工作坊

簡介:中國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前來與南藝紀錄所交流,民族誌影像工作坊將分為「中國民族誌影像史」、「影視人類學在中國」、「重現的邊疆:鄉村之眼」三大主題,並將帶來珍貴的專題影片分享。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廣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國體制內外民族誌電影的重鎮,「雲之南影展」又曾經是中國獨立紀錄片發表的主要平台之一,本次講座由兩位實務製作經驗豐富的老師,介紹既堅持民族誌蹲點傳統、又努力嘗試有別於官方電視台紀實節目更深刻的紀錄視角,呈現南藝大「典範轉移」路線在對岸南方的呼應和實踐成果。

講師:

譚樂水,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教授。
陳學禮,雲南大學影視人類學實驗室主任。
李昕,雲南藝術學院講師。

工作坊行程:

10:00-12:00 陳學禮老師講座:民族誌電影的表述以他自身進入少數民族村落經歷,探討如何在田野中尋找適合的方法,紀錄複雜敏感的文化現象。

13:00-14:00 影片放映

《家》(30分鐘):雲大學生畢業作品,紀錄「鄉村之眼」影像培力計畫學員的生活,和他們參與拍攝自己村莊的過程。

《朝聖路上的陽光》(30分鐘):「鄉村之眼」成果之一,藏族青年紀錄藏族青年朝拜,對照出傳統朝拜在新世代中的變異與發展。

14:10-16:00 李昕老師講座:描繪與相遇—-從殖民影像到村民影像

分析美國、台灣、清帝國的殖民影像遺產,和西方拍攝東方的視角的影像,到村民自身掌握影像能力的歷史過程,和其文化政治意涵。

16:10-17:00 《色達麥隆》(50分鐘)「鄉村之眼」成果之二,「動作片」,紀錄四川嘉絨藏族剪氂牛毛的習俗。

【再會原鄉】嫁到府城:都市原住民紀實短片集

《嫁到府城:都市原住民紀實短片集》

王培瑋 陳君典 戴嘉宏 林建宏 林以倫 林秉君 劉國珠 黃瑴恆 張羽萍 陳佳慧│2014│紀錄片│ 188 min

「嫁到府城Ina de Tainan」系列紀實短片專題以都會原住民女性族人在台南的歷史和部落的記憶為軸線,10支作品分別呈現了「那編織的手」、「眷村Ina」、「家鄉的味道」、「記憶的傳承」等不同面向的生命故事,由台南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和南藝大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共同監製,102學年度下學期「紀錄片基礎」修課同學合力創作。

「那編織的手」– 柯丁時花 16 min
「那編織的手」– 錢賴金花 14 min
「眷村Ina」– 原來的眷戀-陳秀珠 18 min
「眷村Ina」– 眷村裡的母語老師-高美玉 16 min
「眷村Ina」– 眷村Ina卑南族高美玉 20 min
「家鄉的味道」– 原鄉味-高鍥辛 顏登娘 19 min
「家鄉的味道」– 莊金花 19 min
「記憶的傳承」– 鄭留妹 22 min
「記憶的傳承」– 羅秀珠 19 min
「記憶的傳承」– 張高多梅 24 min

放映時間:

2014.11.17(一)0900~0930 那編織的手

0940~1050 記憶的傳承

1100~1200 家鄉的味道(含綜合映後座談)

1200 原住民傳統美食開幕餐會

2014.11.18(二)0900~1020 眷村Ina(含映後座談)

【再會大崎村】大崎故事

《大崎故事》

陳怡君│1997│紀錄片│22 min

大崎村民原本是世代散居在烏山頭水庫原址的先住民,民國八年被日本政府強迫遷出,才在現址落地生根。 現在,台南藝術學院來了,村民原視為一大光榮,不料施工興建之初,就發生各種矛盾、爭端。 村民、校方之間,會發展出怎樣的衝突與互動關係?

放映場次:2014.11.18(二)18:00~21:00

台北巡迴場:2015.2.3(二)11:00(李國鼎故居 台北市中正區泰安街2巷3號)

(本片將與《大崎二三事》、《尋找南藝》同場放映。)

【再會大崎村】尋找南藝

《尋找南藝》

井迎瑞│1997│紀錄片│6 min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創校之初,滿懷抱負的新鮮人們顛然步入註冊隊伍,猶在泥沙黃土地上,等待空降的兩隻鳳凰。關於一座島國南方藝術知識殿堂的落地生根,本片留下了難能可貴的南藝校史檔案資料。

放映場次:2014.11.18(二)18:00~21:00

台北巡迴場:2015.2.3(二)11:00(李國鼎故居 台北市中正區泰安街2巷3號)

(本片將與《大崎二三事》、《大崎故事》同場放映。)

【再會大崎村】腐爛的必要

《腐爛的必要》

黃銘正│1998│紀錄片│38 min

以音像所學生阿壽、國瑭及大崎村當地年輕人阿貴為演員,演他們自己、或類他們自己,以本片諷刺攝影機之可厭。

放映場次:2014.11.18(二)18:00~21:00

本片將與《大崎二三事》、《我們的大崎》、《尋找南藝》、《大崎故事》、《大崎製造》、《憤怒的木瓜》同場放映。

【再會大崎村】大崎二三事

《大崎二三事》

林郁佳、陳界堯、姜良育│2012│紀錄片│18 min

水庫興建以後,原居民紛紛遷徙、物換星移,大崎,成了烏山頭水庫旁的一個小農村。而過去的樣貌都忘得差不多了。這裡還有為了生活打拼的中年人,守著芒果和柳丁,也念念不忘水庫觀光興盛的時候。臺南藝術大學的學生,也在這裡改變著地景,為了心中的理想?

放映場次:2014.11.18(二)18:00~21:00

台北巡迴場:2015.2.3(二)11:00(李國鼎故居 台北市中正區泰安街2巷3號)

本片將與《尋找南藝》、《大崎故事》同場放映。

【再會大崎村】我們的大崎

《我們的大崎》

姜良育、李佩禪、詹皓中、吳怡葶、陳界堯、林郁佳、張怡蓁│2012│紀錄片│14 min

2011年紀錄所一年級同學們初探大崎的學期製作,我們眼中的大崎。

放映場次:2014.11.18(二)18:00~21:00

本片將與《大崎二三事》、《腐爛的必要》、《尋找南藝》、《大崎故事》、《大崎製造》、《憤怒的木瓜》同場放映。

【再會大崎村】大崎製造

《大崎製造》

李煜詮│2014│紀錄片│13 min

《大崎製造》以MIGA藝文空間這六年的經驗、山溝音樂會的例子,提出「社造可以是朋友、居民的社群營造」、「社造可以是環境地景上的風景變造」、「社造可以是藝術生活農村生活結合的藝術場造」這樣的對話,希望能藉由一些自我審問、省察與思考,在展演活動回顧中加以紀錄呈現並討論。

放映場次:2014.11.18(二)18:00~21:00

本片將與《大崎二三事》、《我們的大崎》、《尋找南藝》、《大崎故事》、《腐爛的必要》、《憤怒的木瓜》同場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