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播映片單/影片介紹
「前進吧 社會」 這個社會隨著時代越來越進步,但是這個進步不能只限於物質上的進步,整個社會的內在思維也要前進,讓我們看看過去前人的努力,有沒有讓現今社會得到變化,或是現在人的努力能不能讓改變未來,本主題將會有環境、勞工、農業、原住民權益等議題,讓大家來探討。許多的社會議題其實都在我們身邊,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議題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並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
在這個主題中,我們邀請到談論環境議題的《遮蔽的天空》、談論農業議題的《農奴百萬富翁》、談論勞工議題的《往事只能回味》以及原住民相關議題的《原民會戰功冊》,不論是關心這些議題的朋友、或是未曾接觸過的朋友,我們都希望能邀請大家上線與導演交流,能有多方的討論與思考!

《農奴百萬富翁》黃繼賢 2021|60min
導演介紹:伏地影像工作室/負責人
伏地,「人 、犬、土、也」,意味人和萬物對土地的一種關係建立,放低姿態堆砌在這片土地上,紀錄最樸實的庶民故事,為台灣的影像紀錄努力。
影片簡介:在台灣,雲林有農業首都之稱,西螺果菜市場更是全台農產的心臟核心,本拍攝計畫透過「西螺果菜市場」內外的農產交易所引發的議題,作為拍攝主軸,在現今農業的產銷結構中,長久以來生產者低賤的營收問題,涉及的範圍是全台農業的病態現況,這片紀錄片就是在找尋在台灣農業的產銷制度下,誰是在農業中的既得利益者和受害者,農業的加害者(間接)又是誰,希望這是一部可以提供反思的農業紀錄片。

《往事只能回味》羅興階 2002|89min
導演介紹:臺南縣白河人,為臺灣學院、非體制、非主流的紀錄片工作者,在解嚴前活躍於臺灣黨外運動,1990年開始嘗試拍攝紀錄片,題材皆以社會運動、勞資抗爭、環保議題為主,影像充滿力量,作品常成為勞工教育的重要教材,也紀錄下臺灣許多關鍵的社會運動事件,有影評人稱之為「臺灣紀錄片的基本教義派教主」。
影片簡介:這是2002年,事隔10年,羅興階將鏡頭再度鎖定1992年台南勤祥紡織廠的昔日員工,在毫無預知的情況下,拍到再見面時那一剎那的驚奇與撼動,也挑動了他們回首10年前與資方抗爭的前塵往事。1992年10月,台南的勤祥紡織廠關廠,員工們頓時面臨了生計無著落的困境。在工會的帶領下,台灣勞工第一次向總統府及行政院請願,是這群來自台南鄉下的底層勞工,他們的抗爭過程及一舉一動影響了往後台灣勞工抗爭運動的模式。這同時也是台灣失業工人抗爭的首篇血淚史。

《遮蔽的天空》紀文章 2009|93min
導演介紹:獨現任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同時為紀錄片工作者與音樂詞曲創作人。學歷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藝術博士。主要作品有《遮蔽的天空》、《鹿港苦力》、《水台中》、《普渡PM2.5》、《彼一暝鹿港暗訪》等。
影片簡介:2005年,台電公司計畫在彰濱工業區闢建「彰工火力發電廠」。
消息傳來,地方環保人士迅速組織「反彰火聯盟」,就此展開環境運動保衛戰,企圖阻止這一場恐會嚴重危害生存健康,與破壞環境生態的開發建設案。

《原民會戰功冊》潘朝成 2014|128min
導演介紹:1998年就讀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2001年畢業。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退休教師(2021/08/01退休)
1993年出版攝影集《異鄉人》、1999年出版攝影集《噶瑪蘭族-永不磨滅的尊嚴與記憶》;1997年開始拍攝紀錄片,第一部紀錄片片名《鳥踏石仔的噶瑪蘭》。
影片簡介:本紀錄片自1993年到2014年間,紀錄十多個原住民族部落。透過當代與歷史文獻影像的交織,加強泛原住民族遭受迫害的證據力(土地侵占、山林掠奪、同化教育、遷離原居地、納入資本主義、以番制番、消費文化等)。本片呈現政府漠視或敷衍原住民族權益的態度、原民會官員效忠殖民政府的嘴臉,並且表達國家未認定原住民族從隱晦、認同、文化復振、部落意識、要求國家認定…等。陳述台灣原住民族以積極行動力表達「爭生存」的堅強毅力等多層次議題,提供殖民統治政權與大眾社會反省與瞭解的管道。